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得失相半

得失相半

指利与弊同时存在,不相上下。全琮(?-249年),字子璜,吴郡钱唐(今浙江杭州市西)人。三国时吴名将。吴主孙权嘉禾二年(230年),全琮督步骑五万征六安(今安徽六安一带)山越,当地百姓们纷纷逃散,诸将想分兵追捕。全琮说:“没有全胜把握而贸然行动是对国家不负责任的行动。如今我们分兵捕民,有利也有弊,怎能说是全胜呢?即使有所捕获,犹不足以削弱敌人而有益于国家声望,如果与敌兵遭遇,还会受到很大损失,与其获罪,不如我以身受之,但不能邀功以负国。”

【出典】:

三国志·吴书·全琮传》卷60第1382页:“嘉禾二年,督步骑五万征六安,六安民皆散走,诸将欲分兵捕之。琮曰:‘夫乘危侥幸,举不百全者,非国家大体也。今分兵捕民、得失相半,岂可谓全哉?’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杨万里《乙巳轮对第一礼子》:“岂无闻见,轻信得失相半,或犯严忤势而以言为讳者乎?”宋·岳珂《程史·石城堡寨》:“又旁筑一城曰堡寨,地皆砥平,相去数余里,虽牵制之势亦不相及,竟不晓何谓,犹不若石城之得失相半也。”


主谓 利和弊差不多,不相上下。语出裴注《三国志·吴书》卷60“今分兵捕民,得失相半,岂可谓全哉。”宋·杨万里《乙巳轮对第一札子》:“岂无闻见,轻信~,或犯严忤势而以言为讳者乎?”△用于衡量得失之语。也作“得失参半”。


【词语得失相半】  成语:得失相半汉语词典:得失相半

猜你喜欢

  • 慈母择邻

    源见“孟母择邻”。指慈母为子女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,善于教子。宋苏轼《崔文学甲携文见过赋一篇示志举》诗:“自言总角岁,慈母为择邻。”

  • 吟烛

    源见“击钵催诗”。谓赋诗限时用的蜡烛。宋刘筠《夜宴》诗:“吟烛唯忧尽,杯筹岂易防。”

  • 一蛇二首

    比喻在政权机构之中,有两人掌握权柄,必将带来祸患。《元史.姚天福传》:“时御史台置二大夫,纲纪无统,天福言于世祖曰:‘古称一蛇九尾,首动尾随;一蛇二首,不能寸进。今台纲不张,有一蛇二首之患。’”【词语

  • 珠玉装

    旧题晋.葛洪《西京杂记》卷一:“汉帝相传以秦王子婴所奉白玉玺、高帝斩白蛇剑。剑上有七彩珠、九华玉以为饰,杂厕五色琉璃为剑匣。”《文选》卷三十四、三国魏.曹子建(植)《七启》:“步光之剑,华藻繁褥,饰以

  • 行泥

    《左传.襄公三十年》:“以晋国之多虞,不能由吾子,使吾子辱在泥涂久矣。”后因以“行泥”喻处世凡庸。《后汉书.矫慎传》:“仲彦足下:勤处隐约,虽乘云行泥,栖宿不同,每有西风,何尝不叹!”【词语行泥】  

  • 沟瘠

    同“沟中瘠”。明李东阳《习隐》诗之九:“边兵于沟瘠,焉能免寒饥?”清傅鼎铨《忆谢叠山》诗:“一朝绝粒甘沟瘠,名在千秋第一班。”【词语沟瘠】   汉语大词典:沟瘠

  • 杯中影

    源见“杯弓蛇影”。喻指疾病。明李东阳《次韵体斋病起见寄二首》之二:“疑蛇已辨杯中影,病鹤长怀海上心。”

  • 缝囊

    《三国志.吴书.步骘传》:“骘前后荐达屈滞,解救患难,书数十上……”南朝宋.裴松之注引《吴录》云:“骘表言曰:‘北降人王潜等说,此相部伍,图以东向,多作布囊,欲以盛沙塞江,以大向荆州。夫备不预设,难以

  • 毡雪

    源见“苏武节”。表示坚贞不屈。明张煌言《复伪总督郎廷佐书》:“〔忠贞之士〕所图者国恨家仇,其所期待者豪杰事功,圣贤学问,故每毡雪自甘,胆薪弥厉,而卒以成功者,古今以来何可胜数。”【词语毡雪】   汉语

  • 画熊

    同“熊轼”。唐王维《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》:“冠上方簪豸,车边已画熊。”【词语画熊】   汉语大词典:画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