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柏津
亦作桔柏津。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昭化镇北白龙江注入嘉陵江处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大顺二年(891),王搻出为黔南节度使,“至吉柏津,(杨复恭)令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覆诸江中,宗族宾客皆死,以舟败闻”。胡三省注:“利州益昌县有桔柏津,益昌驿有古柏,土人谓之桔柏,因以名津。据杨复恭传,王搻取道兴元至桔柏津。”
在今四川省广元市西南嘉陵江上。唐时为重要渡口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大顺二年(891年),黔南节度使王环至吉柏津,杨复恭命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复诸江中。即此。
亦作桔柏津。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昭化镇北白龙江注入嘉陵江处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大顺二年(891),王搻出为黔南节度使,“至吉柏津,(杨复恭)令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覆诸江中,宗族宾客皆死,以舟败闻”。胡三省注:“利州益昌县有桔柏津,益昌驿有古柏,土人谓之桔柏,因以名津。据杨复恭传,王搻取道兴元至桔柏津。”
在今四川省广元市西南嘉陵江上。唐时为重要渡口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大顺二年(891年),黔南节度使王环至吉柏津,杨复恭命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复诸江中。即此。
即今江西吉安县西北梅塘乡 (栗塘街)。清光绪 《庐陵县志》 卷3: 栗塘市 “在县西三十五里”。
即今四川犍为县东龙孔镇。《清史稿·胡中和传》:同治元年(1862),“(李)永和遁犍为龙场,负隅死抗。中和围之,垒石墙,编木栅,外浚深壕,密布梅花桩”。即此。
即紫金山。在今河南孟县西八里。《新唐书·太宗纪》:贞观十一年(637)十一月,“乙未,猎于济源麦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7孟县:紫金山“地宜麦,亦名麦山”。即“岭山”。
①清置,属永宁州。即今山西柳林县。清于此设柳林镇巡司。1973年于此设柳林县。②清置,属耀州。即今陕西耀县西北柳林镇村。(1)在山西省柳林县中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05.5平方千米。人口5.5万。
亦作县廓镇。在今广西武宣县西南六十里通挽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古镇名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武宣县西南。明、清置巡检司治此。
隋开皇九年(589)改辰阳县置,属辰州。治所即今湖南辰溪县。大业初属沅陵郡。唐属辰州。元属辰州路。明、清属辰州府。民国初属湖南辰沅道。1922年直属湖南省。在湖南省西部、沅江中游。属怀化市。面积 19
解放战争时期在粤中地区的革命游击区。范围包括广东新会、鹤山、高明、高要、开平、恩平、阳江、阳春及新兴、罗定等地。1922年建立共青团和共产党支部。1944年成立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。1949年8月成立粤
在今河北抚宁县东南二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抚宁县:冯家山“两峰并峙,结砦其上,极险峻。一名对咀崖”。
今吉林公主岭市西、梨树县东之东辽河上游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:克尔素河“在(吉林)城西四百余里。源出库勒讷窝集,北流入边,即辽河上源也”。
即今江苏仪征市东南十里十二圩镇。清同治十二年(1873)扬子淮盐总栈自瓜洲移此,为淮盐转运总枢纽,渐成集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