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广昌县

广昌县

①西汉置,属代郡。治所在今河北涞源县北七里。东汉属中山国。晋仍属代郡。后废。北周大象二年(580)复置广昌县,属灵丘郡,移治今涞源县。隋仁寿初改为飞狐县。大业初属上谷郡。唐属蔚州。明洪武初复名广昌县。清属易州。1914年改名涞源县。

②三国吴分鄱阳县置,属鄱阳郡。治所在今江西波阳县北石门街镇。西晋武帝更名广晋县。南宋绍兴八年(1138)复置,属建昌军。治所即今江西广昌县。元属建昌路。明属建昌府。民国初属江西豫章道。1927年直属江西省。

③南齐置,为广昌郡治。治所即今湖北枣阳市(一说在市北三十四里太平镇)。隋仁寿元年(601)改为枣阳县。

④南宋绍兴八年(1138)析南丰县置,属建昌军。治所即今江西广昌县。元属建昌路。明、清属建昌府。民国初属豫章道。1926年直属江西省。


(1)古县名。(1)三国吴析鄱阳县置,治今江西省鄱阳县北石门街镇。属鄱阳郡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改广晋县。(2)南朝齐置,治今湖北省枣阳市。为广昌郡治。隋仁寿元年(601年)改名枣阳县。(2)古旧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河北省涞源县北,属代郡。东汉属中山国。西晋还属代郡。北魏省为镇。北周大象二年(580年)复置,移治今涞源县。属灵丘郡。隋仁寿元年改为飞狐县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复名广昌县。属蔚州。清初改属大同府,雍正十一年(1733年)改属易州。1914年因与江西省广昌县重名,改名涞源县。(3)今县名。在江西省东部,东邻福建省。属抚州市。面积 1612 平方千米。人口22.9万。辖5镇、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旴江镇。隋、唐南丰县地。南宋绍兴八年(1138年)析天授、南丰、兴城三乡置广昌县,治揭坊耆(今县城北)。以道通闽广,隶建昌军得名。《寰宇通志》:广昌县“以道通二广,而属建昌,故名”。元隶建昌路。明隶建昌府。清咸丰四年(1854年)县治遭水毁,迁今址。1912年属江西省,1914年属豫章道,1927年复属江西省。1949年属瑞金专区,1950年属宁都专区,1952年属抚州专区,1954年属赣南行政区。1964年属赣州专区,1970年属赣州地区。1983年属抚州地区,2000年属抚州市。地处武夷山西麓。旴江(抚河)源于境南血木岭,向北纵贯县境中部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稻、小麦、豆类、油菜籽、花生、芝麻、棉花等,为国家出口晒烟、出口白莲生产基地县,特产通心白莲、“黑老虎”晒烟和中药材泽泻。森林资源丰富。有瓷土、萤石、硅藻土、银、钨等矿。工业有采矿、机械、林产化工、陶瓷、制革、造纸、纺织器材、粮油加工、食品等。有206国道、船广、新宁等公路。纪念地有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第三次会议旧址、邱家祠毛泽东旧居。名胜古迹有龙凤岩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岳林寺

    又名崇福院。南朝梁大同二年 (536) 建,在今浙江奉化市东北三里。清康熙十三年 (1674) 重建。

  • 莲花镇

    即今黑龙江省望奎县东北莲花镇。民国《黑龙江志稿》 望奎县图: 东北有莲花镇。(1)在辽宁省开原市北部。面积169.4平方千米。人口1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孤榆树,人口1050。1961年置莲花公社,19

  • 何家岩

    ①即今山东平度市南二十里何家店乡。民国《平度县续志》有何家店。②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六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汉中府二》:何家岩汛“设有把总分防”。

  • 五马山

    ①在今河北赞皇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赞皇县:五马山在“县东十里,上有五石马,因名。岩隙出泉,甚甘美,名曰白马泉。后魏孝昌末,赵郡豪李显甫,聚诸李数千家于殷州西山,方五、六十里居之,即五马诸山矣”。②

  • 泰安州

    金大定二十二年 (1182) 升泰安军置,属山东西路。治所在奉符县 (今山东泰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泰安、新泰、莱芜等市地。元属中书省。明初废奉符县入州,属济南府。清雍正二年(1724) 升为直隶州,

  • 白草军城

    唐建,在今宁夏海原县东北清水河东岸。《元和志》卷3原州萧关县:“御史中丞侯全德奏于故白草军城置。”

  • 保和县

    辽统和八年 (990) 置,属上京临潢府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东南查干木伦河西。金废。古县名。辽统和八年(990年)置,治临潢府郭下(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东南林东镇南古城)。金废。

  • 恩达县

    1912年改思达厅置,属四川昌都府。治所在今西藏类乌齐县东南恩达。后划归川边特别区,1939年后属西康省,撤销后并入类乌齐县。旧县名。1912年改恩达厅置,治所即今西藏自治区昌都县西南恩达城。后废。

  • 武关县

    西魏置,为武关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南西峡县东南。隋开皇初废。古县名。西魏改东恒农郡置,治今河南省内乡县西。为武关郡治。隋初废入菊潭县。

  • 济浊馆

    唐安西都护府属地。在今新疆柯坪县东。《新唐书· 地理志》 引贾耽 《四夷路程》: “自拨换、碎叶西南渡浑河,百八十里有济浊馆,故和平铺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