蒲都丽家
即今欧洲之葡萄牙。《明史·佛郎机传》: “ (正德) 四十四年伪称满剌加入贡。巳,改称蒲都丽家。守臣以闻,下部议,言必佛郎机假讬,乃却之。” 《皇明世法录》 作蒲丽都家。
即今欧洲之葡萄牙。《明史·佛郎机传》: “ (正德) 四十四年伪称满剌加入贡。巳,改称蒲都丽家。守臣以闻,下部议,言必佛郎机假讬,乃却之。” 《皇明世法录》 作蒲丽都家。
元置,属松潘宕迭威茂州等处军民安抚使司。治所在今四川茂县东北二里静州。明于此置静州长官司。
亦作喜楼里。明为乞勒尼卫治。在今黑龙江省抚远县西喜鲁林古城。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7:混同江南岸旧设噶珊有 “喜鲁林”。
北魏太和十一年 (487) 置,属河东郡。治所在今山西永济市东三十里虞乡镇西。北周废。古县名。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年)置,治今山西省永济市东虞乡镇西。属河东郡。北周明帝时省。
即今贵州桐梓县东北木瓜镇。清道光《遵义府志》卷6桐梓县:木瓜庙在“城东北百八十里”。
即下马关。在今宁夏同心县东下马关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8固原州:下马房关在“州北二百四十里。南至平远千户所四十里。嘉靖初,总制王琼筑此,而后固原中路之患得免”。
即淮南东路。即“淮南东路”。
即碉门路、夔松路。唐、宋雅州通吐蕃三路之一。即从今四川雅安市西北行,溯天全河而上,越马鞍山或二郎山,西至康定县。《寰宇记》 卷77雅州严道县: “和川路在县界,西去吐蕃大渡河五日程。从大渡河西郭至吐蕃
即今吉林大安市北洮儿河。源出大兴安岭索岳尔济山,东南流入嫩江。《魏书·勿吉传》:“初发其国,乘船泝难河西上,至太沵河,沉船于水,南出陆行,渡洛孤水,从契丹西界达和龙。”即“太鲁水”。
即钩圻城。在今江西都昌县西南。《水经·赣水注》: 赣水径南昌椒丘城下,“又历钩圻邸阁下,度支校尉治。太尉陶侃移置此也”。
唐武德六年(623)置, 治所在恒安镇(今山西大同市)。七年(624)废。唐武德六年(623年)置,治恒安镇(今山西大同市)。七年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