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仓名。元置,掌粮储之事,设大使、副使各一人。
官名。即“陕西清吏司员外郎”。
官名。明清都察院所属福建道主官。掌道事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设,三至五人。后增至七人。洪熙元年(1425)南京都察院亦设三人。秩正七品。清顺治元年(1644)沿设。乾隆十四年(1749)定制,设掌
官名。西周设置,见于《尚书·立政》,为掌持王用的器物或御车的仆夫。
官名。北魏前期王国属官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从七品中。
清末商部所辖机构。职掌翻译外洋商律各书兼及路矿律、招工律、保险律、报律、各国通商条约,译出后,审慎采择,参以中国律例,编成条款。设总纂、纂修官各二人,以本部司员兼任。派定通晓中外文学者若干员以为翻译,
即“太子前卫率”。
官名。掌调节市场货物价格的官长。春秋时鲁国置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使为贾正”杜预注:“贾正,掌货物使有常价,若市吏。”官名。春秋时有此官,掌调节物价。《周礼·地官》称贾师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
官署名。宋朝太常寺所属机构,掌收储有关礼器。设专知官、库子各一人。
官名。吐蕃官,即内大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