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郎中令

郎中令

官名。① 秦始置,为郎中长官,掌宫廷戍卫,侍从皇帝左右,参与谋议,职甚亲重。二世时赵高曾任此职,左右朝政。西汉沿置,秩中二千石,列位九卿,凡郎官皆属之。文帝初由代邸入未央宫即位,当夜拜张武为郎中令,巡行宫禁,以备不虞。武帝太初元年 (前104) 改名“光禄勋”。② 汉朝诸侯王国属官。侍从左右,戍卫王宫,其职甚重,领诸大夫、郎官等。初秩二千石,武帝时减为千石,后更为六白石。魏、晋、南朝为王国三卿之一,地位颇重,公、侯等国亦或置,其品秩随国主地位高低不等。北朝诸王、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国皆置,品秩颇低,非南朝可比。


官名,秦和汉初置,掌宫殿掖门户,有丞。属官有大夫、郎、谒者、期门、羽林。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勋。东汉仍称光禄勋,俸中二千石,掌宿卫宫殿门户,掌谒署郎持戟值班,宿卫门户,考其德行而升降。郊祭之事,掌三献。东汉王国置郎中令,俸千石,掌王大夫、郎中宿卫,官如光禄勋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。《汉书·吴王濞传》:“济北王城坏未完,其郎中令劫守王,不得发兵。”其后,魏晋南朝为王国三卿之一,品秩随国主地位高低而高低。北朝王公侯伯子男等诸国皆置,品秩低于南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群牧使

    官名。北宋真宗咸平三年(1000)群牧司置,以两省以上官充任,不常设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群牧司并入太仆寺,使名遂罢。辽朝七处群牧司皆置使。金朝从四品,位在提控诸乌鲁古之下。官名。见“

  • 资政院

    官署名。清末中央咨议机构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宣布增设,次年设总裁筹办。宣统二年(1910)正式成立。掌议决国家预决算、税法、公债、法律(宪法除外),并其他奉旨交议事件。宣统三年九月,短时代行议会

  • 帐前银枪都

    五代时藩镇牙兵。本为后梁魏博节度使杨师厚所置的银枪效节军,杨师厚死后,梁朝廷以魏博镇天雄军强悍难制,决定从魏博镇割出三个州,另行成立昭德军,而分天雄军为二,银枪效节军将士于是率兵作乱,挟持新任节度使,

  • 奉舆大夫

    又作“奉辇大夫”。官名。唐置,见“奉舆局”。

  • 光禄寺主簿

    官名。西汉始置。晋亦置,南朝宋、齐因之。梁武帝天监七年(508),定其班为七班中之三班。陈因之。隋朝置二人。唐初沿置,员二人,正八品上。太宗贞观(627—649)后,改从七品上。北宋前期,用为文臣叙迁

  • 廱厨长丞

    官名。汉置,廱厨指设在雍县之厨,属右扶风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记廱厨置长及丞,为掌供厨食之官。在廱厨长之下,各县均设有供厨,金文作共厨,出土的有好畤共厨鼎(见《阮氏积古斋钟鼎款识》卷九)、美阳共厨鼎、

  • 赤县令

    官名。(1)唐制以县治与京都三府府治同城的县为赤县。京兆府所属有长安、万年二县,河南府所属有河南、洛阳二县,太原府所属有太原、晋阳二县,共为六县。赤县令掌赤县之政令,员额各一人,秩正五品上,高于一般县

  • 太子典作局

    官署名。北齐置,属太子家令寺司藏署。

  • 右监门府

    禁卫军指挥机构。隋朝置,与左监门府统率亲近禁军,同掌宫殿门禁及守卫事,职任颇重。设将军一员、郎将二员,校尉、直长各三十员,又有长史、司马、录事及仓、兵二曹参军,铠曹行参军等属。文帝仁寿三年(603),

  • 典客

    ①官名,秦、西汉初皆置,列位九卿,秩中二千石。掌接待少数民族等事务。景帝中六年(前144)改名大行令,武帝太初元年(前104)又改名大鸿胪。参见“大鸿胪”。②吏职名。唐朝鸿胪寺典客署属官,员十三人。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