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唐代辞赋家。字仲山。江东(今苏南、浙北一带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约大中十三年(859)赴长安应试,经襄阳,谒节度使徐商,试《岘山怀古》,即席而成,为温庭筠所称誉。咸通中进士及第。乾符中应宏词试,
洗头时用手盘握头发。周公曾“一沐三握发”,以及时接待贤士。见汉韩婴《韩诗外传》卷三。后因用作渴求贤才之典。钱起《送任先生任唐山丞》:“上公频握发,才子共垂帷。”
王镝非主编。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10月出版。22.4万字。本书汇集了张九龄诞辰131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28篇,其中纪念性论文5篇,政治学、历史学论文6篇,文化史、思想史论文3篇
即“三平调”。涂宗涛《诗词曲格律纲要》第一章:“五、七言律句的末三字,原则上不能作‘平平平’或‘仄仄仄’,因‘三平脚’或‘三仄脚’,变成了‘拗救’。”
(zhèn—)抖衣去尘。白居易《偶作二首》之二:“日出起盥栉,振衣入道场。”亦指洁身自好。员半千《陇右途中遭非语》:“正须自保爱,振衣出世尘。”
【介绍】:王勃作。题一作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川》。蜀州,垂拱二年(686)始置,时作者已死多年,当以“蜀川”为是。蜀川,指西川,即今四川岷江流域。杜少府,不详何人,或谓即杜审言,待考。这是一首送杜姓友人去
【介绍】:杜甫上元二年(761)春在成都作。生,此处有涨意。春水涨,当指春汛。春水生,犹云春汛至。第一首写见春水而喜,第二首写见水涨而忧。多用方言俗语入诗,特觉活泼生动。
【介绍】:桂州(今广西桂林)人,裴谐兄。天祐三年(906)以状元及第,历补阙,官终礼部员外郎。与曹松、贯休、王贞白等相友善。诗风近贾岛、李洞,字雕句琢,刻意求工。辛文房称其“为诗足奇思,非意表琢炼不举
【介绍】:王维《沈十四拾遗新竹生读经处同诸公之作》诗句。二句写读经处清幽静谧的环境。风吹细竹,疏影摇曳,月光照拂,顿生寒意。所见所闻所感,充满禅趣。
【生卒】:约849—903【介绍】:唐代诗人、散文家。字子华。越州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,一说越州萧山(今属浙江)人。郡望濮阳(今属河南)。少力学,富文辞。曾隐居茅山西。咸通后期以来累举进士不第,文名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