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唐写卷子本说文解字残卷

唐写卷子本说文解字残卷

此残卷有九十四行,每行两篆。每篆分为三栏:上栏篆文,中栏音切,下栏说解。皆为木部,“祖”字起,“楬”字止,共一百八十八字。然首行两篆仅存“木”旁,十五行上下两篆全损,九十二、九十四两行古文“柙”字和篆文“”字并损,故尚存正篆及重文一百八十二字。原为独山莫友之所藏,继归浭阳端方。末有宋米友仁、元俞松、清曾国藩、吴云、翁同和、杨守敬、沈曾桐、陈宝琛题记。此本就是据原本影印的。莫氏据“栝”字缺笔避德宗嫌名,“”的声旁“恒”字缺笔避穆宗讳,断定此写本为中唐人所书。刘毓崧据《开成石经》祧庙讳皆不缺笔之例,以此本书“旦”为“旦”,于睿宗讳仍缺,定在睿宗祧于宪宗祔庙之前,则当为唐元和十五年(820)以前的写本。此写本的篆文次第、音切与说解,与二徐本不同处极多,为许书的考订提供了珍贵的资料。《续修四库提要》云:“独‘樴’篆偏旁之‘戠’从‘’不从‘音’,为许书未经误写的原篆,幸赖有此本之仅存,于两千年来,‘戠’字所阙之音义,所误之篆体,悉可据以补正。按‘戠’甲文作,从弋从▽。弋象斜斫之形,于义为橛。▽即古帝字初文。乃从弋帝声之字,为古标識之識字。又作,即啻字,又变帝声而为啻声。金文作,其即演变之体。自小篆变弋为戈,各本误为音,‘戠’字的音义遂晦。……今此本‘’旁‘戠’篆之从,其体即金文作之演变,其字即古文‘識’字之异体,其递嬗之迹,正历历可寻。”(冯汝玠)此原件现藏于日本大阪杏雨书屋。清同治二年莫友芝覆刻传世,并加笺识按语,题名《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笺异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闽小记

    四卷。清周亮工撰。周亮工(1612-1672)名亮,字元亮,号栎园,河南祥符(今开封市)人。明崇祯十三年(1640)进士,任潍县知县。以政绩卓越荐举至京师,正值李自成率农民起义,入朝庭官至户部左侍郎,

  • 论语卫氏集注

    一卷。晋卫瓘(220-291)撰。马国翰辑为一卷。瓘字伯玉,河东安邑(今山西夏县)人。晋书法家。官至太保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集注论语六卷,晋八卷为卫瓘所注。梁有《论语补缺》二卷,为宋明帝补卫瓘缺,已亡佚

  •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

    八卷九十回。明熊大木(详见《大宋中兴通俗演义》)编撰。长篇历史演义小说,叙隋末李唐开国一段历史故事,起于隋炀帝大业十三年(617),止于唐贞观十九年(645)。以秦王李世民(即唐太宗)事为主,故又有刊

  • 晋泰始笛律匡谬

    一卷。清凌廷堪(生平事迹见《燕乐考原》条)撰。一生致力于礼经,著有《礼经释例》,又精于乐,著有《燕乐考原》、《晋泰始笛律匡谬》等。期由燕乐以通古乐,清儒于古礼乐之研究,以凌氏为最。此书系针砭晋荀勖《笛

  • 春秋释地韵编

    六卷。清徐寿基撰。寿基字桂珤,江苏武进(今江苏武进)人。著有《经义县解》、《甲子纪年表》、《玩古》、《续广博物志》、《旷论》、《酌雅堂骈体文集》等。《春秋释地韵编》卷首为《地名汇览》,将春秋时周及列国

  • 雪交亭集

    三册。明高宇泰撰。宇泰字元发,改字虞尊,别字隐学,浙江鄞县人,官至兵部武选司员外郎。明亡后曾参与通海之役,被捕旋释。张肯堂翁洲寓所,交雪亭有一树一梅东西相接,宇泰爱之,遂以之为其文集之名。该文集为明末

  • 春秋左氏古义

    六卷。清臧寿恭(1788-1864)撰。寿恭字眉卿,初名曜,字伯辰,长兴(今浙江长兴)人。嘉庆丁卯(1807)举人。嗜好汉儒经学,喜欢《左氏春秋》。他认为其他各经的旧注,后人辑录已备,而《春秋》贾逵、

  • 两罍轩彝器图释

    十二卷。清吴云撰。吴云,详见《二百兰亭斋收藏金石记》条。吴云少从张廷济、徐渭仁等游,留意金石之学。所藏彝器百余,皆图其形式,释其文字。卷一、二为商器,卷三、四、五、六、七、八为周器,卷九为秦、汉器,卷

  • 航澥遗闻

    一卷。明末清初人任光复撰。任光复,字廷贵,浙江会稽(今浙江绍兴市)人,生卒年月不详。明鲁王时任光复曾官太常寺卿,后降清,归里教授终老。《航澥遗闻》记顺治三年(1646)六月鲁王监国于台州,后死于金门,

  • 大学古本说

    一卷。中庸章段一卷。中庸余论一卷。读论语札记二卷。读孟子札记二卷。清李光地(1642-1718)撰。李光地字晋卿,号厚庵,清代理学家,福建安溪人。康熙九年(1670)进士。官至吏部尚书、内阁大学士。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