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礼经释例

礼经释例

十三卷。清凌廷堪(1755——1809)撰。廷堪字次仲,号仲子,歙县(今安徽歙县)人,乾隆五十五(1790)年进士,官至宁国府教授。事迹具《清史稿》本传。书首有凌氏自序,大抵言礼经之例于治经很重要,凌氏积十余年之功,数易其稿,乃成是书。凌氏将礼经之例分为八类,即通例、饮食之例、宾客之例、射例、变例、祭例、器服之例、杂例。书凡十三卷,卷一为通例上,自“凡迎宾,主人敌者于大门外,主人尊者于大门内”至“凡君与臣行礼,皆不送”;卷二为通例下,自“凡接受之礼,同面者谓之并授受”至“凡设席南乡北乡,于神则西上,于人则东上;东乡西乡,于神则南上,于人则北上”;卷三为饮食之例上,自“凡主人进宾之酒谓之献”至“凡献工与笙于阶上”;卷四为饮食之例中,自“凡一人举觯为旅酬”始至“凡燕礼使宰夫为主人,食礼,公自为主人”;卷五为饮食之例下,自“凡醴皆设木四,用笾豆”至附《仪礼释牲》上下二篇;卷六为宾客之例,自“凡宾至使人郊劳”至附《觐义》一篇;卷七为射例,自“凡射皆三次”至附《射礼数获即古算位说》一篇;卷八为变例,自“凡始卒”至附《封建尊尊者考》一篇;卷九为祭例上,自“凡士祭尸九饭“至”凡祭尸不就洗,别设槃待之’;卷十为祭例下,自“凡傧尸之礼”至附《诗·楚茨考》;卷十一为器服之例上,自“凡所以冯者曰几”至“凡取失之器曰福,饮不胜之器曰丰”;卷十二为器服之例下,自“凡衣与冠同包”至附《论语狐裘黄裳说》;卷十三为杂例,自“凡乡饮乡射明日息司正,略如饮酒之礼‘至“凡冠于称庙,薨于寝”。《仪礼》一书向称难读,凌氏独能荟萃仪节,条分缕析,理其端绪,考其异同,审其差别,观其会通,皆以例释之,若网在纲,如衣挈领,分类附丽,清世治《仪礼》者无与堪比。有《皇清经解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知耻斋文集

    三卷。清谢振定(1753-1809)撰。谢振定字一之,号芗泉。湖南湘乡人。乾隆年间进士,官至御史。因巡视东城,焚烧和珅宠奴所乘之车,人称“烧车御史”。后升为礼部员外郎,因劳瘁卒。谢振定少有才,尚气节,

  • 朱子为学考

    三卷。清代童能灵撰。童能灵见《周易剩义》条。此书考证朱熹为学著述始末,分年记载,并对其著述加了案语与评论,此书是继《学部通辨》后的又一部攻击陆王学说的理学论辨著述。

  • 赤城集

    ① 十八卷。宋林表民编。表民,字逢吉,号玉溪。东鲁(今山东)人,后寓居临海(今属浙江)。生卒年不详。林表民曾续陈耆卿《赤城志》,复取志书传、铭诔、赞、颂等志所不载之文,荟而辑之,是成此集。卷前有淳祐八

  • 常山县志

    六十八卷,首一卷,末一卷。清李瑞钟修,朱昌泰纂。李瑞钟,常山县知县。此志为光绪十二年(1886)刻本。全书六十八卷,首一卷,末一卷,分为:卷一至九为地舆志,卷十至二十为建置,卷二十一至二十三为风俗志,

  • 国风尊经

    一卷。明陶宗仪撰。宗仪字九成,黄岩(今属浙江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约元惠帝至正二十年前后在世。工诗文,深究古学。元时,举进士,一不中即弃去。家贫,教授自给。洪武初累征不就。晚年,有司聘为教官。常客松江(今

  • 壶关县志

    ①四卷。清章径纂修。章径字埋斋,浙江富阳县人,出身贡监,康熙十七年(1678)任飏关县知县。按飏关旧无邑志,明弘治二年(1507)马暾修《潞州志》,飏关为属县,简略附载,为州志体。至嘉靖四十年(156

  • 蕉园文集

    七卷。诗二卷。清熊国均(生卒年未详)撰。熊国均,字秉揆,湖南长沙人。乾隆间贡生。集中第二卷《复刘侯论文书》,有“承示《斯馨堂集》”之语,知国均为刘暐泽之友,暐泽文虽不足成家,尚觉文从字顺。熊国均文亦时

  • 熙朝宰辅录

    二卷。清潘世恩(生卒年未详)撰,沈桂芬续编。世恩字槐堂,号芝轩,吴县(今苏州市)人,乾隆五十八年(1793年)进士,官至军机大臣,武英殿大学士,谥文恭。桂芬字经笙,宛平(今属北京市)人,道光二十七年(

  • 恩平县志

    十卷。清曾萼修,周书纂。曾萼,福建平和人,进士,乾隆二十五年(1760)任恩平知县。旧志始于明崇祯县令宋以原,康熙间复修。乾隆三十年(1765),广东巡抚陶模至恩平,询及县志,县令曾萼始于三十一年(1

  • 说文体例

    一卷。近代何容心(生卒年不详)撰。容心字蛰卿,安徽桐城人。何氏认为,有清一代,开示学童的“说文学”著作,以王筠的《文字蒙求》为最佳,举一反三,循循善诱,然犹未尽善,只以象形、指事、会意、形声为纲,未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