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粤雅堂丛书

粤雅堂丛书

三编,三十集,二百零八种,一千二百八十九卷。清伍崇曜(1810——1863)辑。伍崇曜,原名元薇,商名绍荣,字紫垣,广东南海人。其父伍秉鉴于广东开办洋行,为广东富商,伍崇曜也曾经营怡和行。***战争时曾参与奕山和耆英的对英求和活动。1849年与各行店齐心停贸,抵制英军入广州城之图谋。1854年天地会围攻广州,伍崇曜助两广总督叶名琛召募丁壮与起义军为敌。清政府曾钦赐举人、候补即中、候补道、加布政使衔、荣禄大夫等职衔。辑刻有《岭南遗书》、《粤十三家集》、《粤雅堂丛书》等。是书仿鲍廷博《知不足斋丛书》体例,汇辑古今著作,四部均有,但前人业已刊刻者,皆不收录。初编十集,二编十集,三编十集。原书有不同刊本,分编分集及收书有所差异。伍崇曜以所居室粤雅堂名其丛书。任该书之校勘者为谭莹(1800——1871),谭莹字兆仁,号玉生,举人出身,任广州学海堂学长三十年,著有《东志堂诗集》等。丛书所收各书之书跋文,虽署伍氏之名,然大都出于谭氏之手。全书编辑始于道光年间,至光绪初年始全部告竣。初编、续编等曾分别刊刻,后有汇为三编三十集全本者。收书大多为宋代以后特别为清代著作,注意名著,如明黄省会《西洋朝贡录》、清钱大昕《宋辽金元四史朔闰考》等,均为史部要籍,且收书多,因而颇受世人重视。有清道光光绪间南海伍氏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会昌一品集

    二十卷。《别集》十卷。《外集》 四卷。唐李德裕(787-849)撰。李德裕生平详见《次柳氏旧闻》(辞目)。此集又称《李文饶文集》、《李卫公文集》。分为三集,《会昌一品集》二十卷,载武宗时册令、典诰、奏

  • 论语范氏注

    一卷。晋范宁(339-401)撰。清马国翰辑为一卷。宁字武子,南阳顺阳(今河南淅川东)人。晋经学家。反对玄学清谈,推崇儒学,撰《春秋穀梁传集解》十二卷,是今存最早的《穀梁传》注解。晁公武认为皇侃《论语

  • 御注孝经疏

    一卷。唐元行冲(653-729)撰。清马国翰编辑。元行冲本名澹,字行冲,以字行,洛阳(今属河南)人。官至左散骑常侍兼弘文馆学士。行冲博学,通训诂学。著有《魏典》三十卷。《御注孝经疏》系元行冲奉诏为唐玄

  • 韵谱约观

    一卷。清李茂林撰。茂林字竹友,陕西富平人。书刊于乾隆三十七年(1772年)。书前有潘德隽序,书后有李氏识语,云:“司马温公著内外十六摄二十四图名《切韵指掌》,以示翻切之学。乃后人率求简易,不惟舌齿任呼

  • 周易粹义

    五卷。清薛雪撰。薛雪字生白,号一瓢,苏州人。自署叫河东,称郡望。其书采摭诸说,融以薛雪己意,仿照朱子《四书集注》之例,都不载所引姓名。诠释很简明,而大抵都墨守宋学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入存目。

  • 河图稽命徵

    不分卷。清黄奭辑。共十九条,历举伏羲、神农、黄帝、少颢、颛顼、尧、舜、禹、成汤、文王、秦始皇、项羽、汉代刘氏皇帝的生平及超人之处。多取自上古神话传说,无大价值。有汉学堂辑本。

  • 春秋左氏传贾服注辑述

    二十卷。清李贻德(1783-1832)撰。贻德字天彝,号次白,一号杏村,嘉兴(今浙江嘉兴)人,清代著名学者。嘉庆戊寅举人,善小学,省试出高邮王引之之门,学行为王氏所深器。著作除本书外,尚有《周礼剩义》

  • 台湾郑氏纪事

    三卷。川口长孺(生卒不详)编纂。川口长孺,日本水国藩国史总裁。该书记郑氏始末,涉及明末事。上起庆长十七年(1612),下至元禄十三年(1700)。搜求明清间诸书及日本各家撰述,隐括缀辑,排比熔铸,萃为

  • 纲鉴正史约

    三十六卷。明顾锡畴撰。锡畴字九畴,号瑞屏,江苏昆山人。万历进士。崇祯末,官至南京礼部侍郎。福王时进尚书,后为总兵官贺君尧所杀。是书编年纪载,于历代故事粗存梗概。为乡塾课蒙之本。“纲鉴”之名于《通鉴纲目

  • 读书止观录

    五卷。明吴应箕(1594-1645)撰。吴应箕,字次尾,号楼山,南直隶贵池(今属安徽)人。崇祯元年(1628)与张溥等结成“复社”,一时有“小东林”之名。崇祯十五年(1642)应南都乡试,列入副榜。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