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钦定时晴斋法帖

钦定时晴斋法帖

十卷。汪由敦(1692或1693-1758)书,乾隆二十三年钦定辑刻。汪由敦,字师苕(一作师茗,又作师敏),号谨堂,一号松泉,安徽休宁(今属安徽)人。雍正二年进士,官至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,谥文端。汪由敦书法力追晋、唐大家,兼工篆隶。著有《松泉集》。在他去世后,清官宗乾隆钦命集其书为《时晴斋法帖》十卷并勒石。该帖所录书迹多为御制诗文及应制之作,但笔法深稳端劲,清净匀整,可见其学问渊博,多见古人法书真迹。有清内府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唐新语

    十三卷。唐刘肃撰。刘肃生卒年、籍贯、字号均不详。该书为笔记小说集。记载唐初至大历年间文人名士的言行及著作活动等轶闻旧事。仿效《世说新语》体例,分匡赞、规谏、极谏、刚正、公正、清廉、持法、政能、忠烈、节

  • 杭州所著书三种

    三卷。清末民国初王守恂撰。王守恂天津人,生卒年不详。光绪年间举人,官巡警部郎中,民国年间任浙江会稽道尹,后调钱塘。三种为《阮南自述》一卷、《从政琐记》一卷、《杭居杂忆》一卷。其自记云:来杭道,时事纠纷

  • 瓞园经说

    三卷。清宋绵初(详见《韩诗内传征》)撰。此书解释经义,以说《易》为最善。如谓自古言《易》者无先天后天之分,先天之学,非大《易》之通义。又谓王辅嗣“忘象”之说,后代儒生以为一扫《易》学之榛芜,而开之大路

  • 国文典

    一卷。近代戴克敦(生卒年不详)撰。克敦字懋哉,浙江钱塘(今属杭州)人,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辑。此书大抵抄袭章士钊的《中等国文典》而成,为掩饰之时时杂以他说,不伦不类,更有荒谬至极者,如谓名词分阳、阴、可阴

  • 四书讲义日孜录

    十二卷。清李求龄撰。李求龄字彭山,浙江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曾受业陆陇其之门,以理学自任。是书卷首有窦光鼐序及其子壘芝跋。跋云“日孜录者,仿困勉而为谦词也”。书的大旨以《四书大全》为主,附以《朱子蒙存

  • 顺天府方言志

    两卷。清傅云龙纂,缪荃孙复辑。傅云龙字懋元,浙江德清县人,官兵部郎中,著《说文古语考补正》。缪荃孙(1844-1919)字炎之,一字筱珊,晚年号艺风老人,江苏江阴县人。光绪二十一年(1899年)进士,

  • 刻鹄斋丛书

    十四种,六十七卷。清胡念修编。胡念修字右阶,建德(今浙江建德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官至知府,学术、文章均通,家富藏书,择其善者刻成《刻鹄斋丛书》。丛书所收,一类为其先贤著作,如胡浚《绿萝山庄骈体文集》十二

  • 瑞昌县志

    十卷。姚暹修,冯士杰等纂。姚暹,字智泉,湖南湘阴人,进士出身。同治九年(1870)任瑞昌知县。考瑞昌县志,康熙十二年(1673)江宁创修;雍正四年(1726)郝之芳再修;乾隆二十年(1755)蒋有道三

  • 金山钱氏家刻书目

    十卷。清钱培荪编。钱培荪(约1840-1910),字子馨,江苏金山人,藏书颇富,本人又性喜校勘名人著作,有多种丛书刊本行世,但多毁失于太平天国战争中。光绪初年(1875),将家刻四十余种,历时三载编为

  • 石鼓论语问答

    三卷。南宋戴溪(?-约1215)撰。戴溪字肖望,人称岷隐先生,温州永嘉(今浙江温州)人。淳熙五年(1178)“别头省试”第一,官至兵部侍郎。曾奉太子赵询之命类编《易》、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春秋》、《论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