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音:Yú【源】 见《直音》(15,21)及《康熙字典》(63,80)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引 《万姓统谱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sì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21,24)。【人】 祀渊,明时舒城人,洪武进士(21)。祀明,明嘉靖间任左江浔梧参将,见《广西通志》(21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,今广东之吴川、河北之石家庄、山西之阳泉
读音:Biésù《姓氏词典》 据 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元太祖成吉思汗时有抄儿,姓此氏。”未详其他。
读音:wū hù炎帝参卢之后有乌护氏。(见《路史》)北狄七姓之一。
读音:Bǐ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台湾基隆有此姓(64)。《姓氏词典》据《姓苑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Zàn【源】 ①赞君,古之善相马者,其后有赞氏(60,62)。②唐时有赞善官名,为太子官属,掌侍从翊赞,比谏议大夫,后以官为氏(62)。清有赞礼郎,掌管祀典赞导,以官为氏(91)。③唐时南诏国人
读音:Màiduō珞巴族姓氏。出自义都部落,以 (氏)族为姓。珞巴族之姓名构造特点是“名+姓”。如:谷若·麦多,——谷若,人名; 麦多,姓。见 《中国人的姓名·珞巴族》。
读音:Zǐqiáng【源】 春秋时卫灵公之子昭子郢之后(6,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据《元和姓纂》注云: “卫公族昭子郢之后。”或作“子强”。
读音:zhǐ【源】 春秋时齐公族之后有氏氏,见《路史》(17,60)。亦见《直音》(15,21)。【变】 ①北海氏仪,后改为是氏(9,15)。 ②一作(17)。【望】
读音:Duǒcāng藏族姓氏。本部落名,或以部名为姓,略而称“朵”。见 《中国人的姓名·藏族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