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gōng

【源】①春秋时晋献公之太子申生,遭骊姬之难,谥曰恭,其后以谥为氏(7,12,15,17,60)。②古时恭、共相通。殷末侯国共(故城在今甘肃泾川县北5里),以国为氏(6)。③南北朝时梁国敬姓因避梁敬帝之讳,而改为恭氏(15,60)。④明时云南曲靖府(今曲靖)土宣慰使,陇川宣抚司长官均姓恭,系傣族(253)。 【望】绛郡(17,60,418)。 【布】安徽淮南(362)、河南洛宁(294)、江西丰城(357),浙江余姚(389)、台湾台南(68,261)、吉林德惠等地均有此姓。 【人】恭播、晋时人,著《汉书音义》十二卷、注《汉书》四十卷(15,21)。恭昭,明时汝州人,天顺进士,历官都御史(15,2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上海之松江、浙江之椒江市、广西之灌阳、山东之平度、山西之太原及吕梁、雁北等地区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“晋太子申生谥恭君,其后以为氏,此皆以谥为氏。”系出姬姓。②或为敬姓所改,《姓氏考略》 注云: “敬姓避梁讳,亦有改姓恭者。” 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据此释曰: “南朝梁敬姓因避梁敬帝的忌讳而改姓恭。” 实难苟同。梁敬帝之 “” 为谥号,未闻有讳谥号者,何况“” 为美谥? 敬帝名萧方智,当讳方、智之类(或其同音字),疑 《考略》 有误 (其说本 《尚友录》)。疑避五代后晋高祖敬瑭讳而改。

晋代有恭播; 宋代有恭辅,通判龚州,有政声;明代有恭昭,天顺进士,官都御史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Yì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阿克達塔爾

    读音:Ākèdátǎěr【综】 裕固族姓。裕固族语义,“阿克”意为白,“达塔尔”即鞑靼之对音,“阿克达塔尔”意为白鞑靼,属亚拉格家部落,世居甘肃肃南,至清末民初始采用汉姓白(198)。现行裕

  • 读音:Liáo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安徽之临泉,河北之景县、鸡泽,山东之东平,山西之太原、大同、驼城、阳泉、长治及雁北地区均有此姓。汉族姓氏。此姓系景县等县、市公安局提供; 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

  • 读音:Zhǎo【源】 ①前秦至隋初的关中地区有爪姓,系非汉族姓(78)。 ②彝族姓(129)。亦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 【布】云南巍山有此姓(130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运城有分布。《新

  • 佛哩克

    读音:Fólikè【综】 清正蓝旗满洲马甲都抡之妻为佛哩克氏(260)。

  • 读音:Xí习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国名为姓。春秋时有诸侯国习国(今陕西丹凤),国灭后,其族人有以原国名命姓者,为习姓。二是以地名为姓,源于姬姓。春秋时有地名少习(今陕西商县东),后称为武关

  • 烈山

    读音:liè shān【源】 炎帝号烈山氏,其后以号为氏(11,17,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有载,其注“列”云:“亦作‘烈’。神农之世有烈山氏。”《姓氏考略》 注“列山”

  • 嗢没

    读音:wà mò【综】 唐时回纥酋长嗢没斯,于会昌中赐姓李名思忠,见《唐书·武宗纪》(60,62)。历史上回鹘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据《唐书·武宗纪》注云: “唐有回纥酋长嗢没斯,会昌

  • 比知

    读音:Bǐzhī现行彝族姓氏。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。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他。

  • 一利咥

    读音:Yīlìdié【源】 唐时部落薛延陀姓,见《旧唐书·回纥传》(17,60)。一说系炎帝参卢之后,见《路史》(60,91)。【变】 亦作〔壹利咥〕、〔一利吐〕(60)、〔乙利咥〕(11)、〔壹利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