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拔
【源】 唐时突厥有火拔部,以部为氏,见《唐书》(60,62)。【变】 作〔大拔〕(7,12,26,60),误。【人】 火拔石失卑,唐时突骑施首领,开元时任左武卫大将军,封燕山王(7,21)。
历史上突厥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其注据《唐书》云: “突厥有火拔部,以部为氏。”
唐哥舒翰部下有蕃将火拔·归仁。
【源】 唐时突厥有火拔部,以部为氏,见《唐书》(60,62)。【变】 作〔大拔〕(7,12,26,60),误。【人】 火拔石失卑,唐时突骑施首领,开元时任左武卫大将军,封燕山王(7,21)。
历史上突厥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其注据《唐书》云: “突厥有火拔部,以部为氏。”
唐哥舒翰部下有蕃将火拔·归仁。
读音:Tài/Tay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台湾云林、台北、台东等地均有此姓(68,261)。
读音:ā fú yú代北姓,后改为阿氏。(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)历史上代北地区罕见之三字姓,《魏书·官氏志》收载。(按: 疑此即 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所收之“阿伏干”,盖因 “干”、“于”形近而
读音:bǔ liáng【源】 春秋时楚文王之子有食采于卜梁者,为卜梁氏(7,9,24,60)。【人】 卜梁倚,周时人,见《庄子·大宗师》(7,17,21)。历史上罕见之复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收
读音:Niǎo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新元史》收载,“元有嬲成。”未详其源。
读音:Tài shū太叔姓为以祖辈名号为姓氏。一说是卫文公之子太叔仪之后。一说是郑庄公弟名段,封于京城,世称京城太叔,其后子孙遂称太叔氏。太叔姓发源于河北、河南一带,后以东平(山东东平、泰安)为郡
读音:Génkǒng现行景颇族姓氏。今云南之盈江有分布,汉语意为“岳”。此姓系盈江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他。
读音:mào东莞人有此姓。(见《姓苑》)今明州鄮县有贸氏。(见《路史》)
读音:Bō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现代罕见姓(73,91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唐书》亦载,其注称: “唐有钵阐布。”未详其源。
读音:Fèiyǎ【源】清满州八旗姓。世居辉发(23,63,180)。 【人】费雅吞珠祜,清镶白旗人,世居辉发,从征吴三桂有功,授云骑尉(23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乃满八旗姓氏
读音:hóng鸿氏,大鸿氏之后也。大鸿即黄帝,亦即帝鸿氏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名为氏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