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huáng

【源】 ①相传为古代三皇之后,因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12,15,60)。三皇之说不一:一曰天皇、地皇、人皇,二曰伏羲、女娲、神农,三曰伏羲、神农、祝融,四曰燧人、伏羲、神农。 ②系自子姓。春秋时宋戴公之子充石,字皇父,为宋司徒,其孙南雍邮以王父字为皇父氏,或去父称皇氏(9,11,12,15,17)。盖古者冠字,而六十称父,别为两氏,于理有稽(7)。 ③春秋时郑公族亦有皇氏,见《姓考》(17,62)。 ④彝族姓(130)。【望】 吴郡(17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 皇瑗,春秋时宋司徒(7)。皇象,三国时江都人,累官青州刺史(21,60)。


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东之鱼台、昌乐、平邑,山西之太原,内蒙古之乌海,甘肃之永登,云南之河口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。①郑樵注引 《风俗通》 云: “三皇之后,因氏焉。”“三皇”,传说中的三位远古帝王,所指不一。或云: 天皇、地皇、人皇; 或云: 伏羲、女娲、神农; 或云: 伏羲、神农、祝融; 或云: 燧人、伏羲、神农。郑樵将其归 “以爵为氏”之列,欠妥。远古之时断无此爵。②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 “出自子姓,宋戴公子充石字皇父 (按: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 引作 “宋戴公充石,字皇父……”,误。) 其孙以王父字为皇父氏,或去 ‘父’ 称‘皇’ 氏。”

春秋时郑有大夫皇颉、皇辰、皇戌; 宋有皇野;齐有皇士; 汉代有皇初平; 南朝梁有皇犬子; 隋代有皇冲; 宋代有皇镇,嘉熙进士; 明代有皇言村,稷山尹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Nái【源】见《直音》(15,63)。

  • 读音:táo【源】①桃,春秋时鲁邑(故城在今山东汶上东北40里),以邑为氏(60,62)。一说,桃为周大夫采邑,因氏,见《姓考》(17)。②其先食邑桃丘(故城在今山东东阿西南),因氏(7,24)。③周

  • 读音:Shǐ【源】 当为豕韦氏所改(62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中国姓氏汇编》 收载。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Zhài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江苏武进(314)、江西丰城(357)、湖南桂阳等地有此姓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运城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 收载; 《新编千

  • 既姑

    读音:Jìgū【源】 彝族姓。属卜约家支(375)。

  • 斗訥

    读音:Dǒunè元代蒙古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元代相淮安忠武王妻为斗讷氏,此系“以姓为氏”,未详其他。

  • 读音:Lù【源】 系陆氏、睦氏所改(60,62)。【望】 河南(17,60,418)。【人】 坴常,明时大足人,宣德中任崇县丞(21,24)。罕见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归 “入声”部。《

  • 读音:zhì【源】 春秋时晋荀林父之弟荀首,别食于知邑,以邑为氏(60,62)。亦见《姓苑》(24)。【变】 一作智(21,60)。【布】 四川成都、北京(91)、台湾台中(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

  • 读音:Píng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转引 《姓苑》 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注“瓶”云: “河南郡有瓶丘聚 (见《后汉书·郡国志》),当以地为氏。一作 ‘缾’。”

  • 杭阿立

    读音:Háng'ēlì锡伯族姓氏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锡伯族》收载,未详其他。(按: 疑此乃 “杭阿哩”之别译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