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Jǐ

纪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国名为姓氏,源于姜姓。炎帝之后封为纪侯(故城在今山东寿光南),后为齐灭,子孙以国为姓氏。二是改姓。由舒姓改姓而来,唐时纪迈本姓舒,后改姓纪。

纪姓发源于今山东寿光一带,后散居于齐地。战国至秦,纪姓子孙相继迁入河北、江苏、安徽、山西、陕西等地。秦末汉初,纪姓仍主要繁衍于齐鲁大地。东汉至三国,纪姓迁居辽宁、山东南部。有一部分纪姓过长江进入江东,或渡黄河进入山西,或进入甘肃。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,居住于今甘肃天水、河北盏县、山西临汾、辽宁辽阳一带的纪姓繁衍迅速。北宋亡于金后,北方之纪姓避难迁往江南。元灭南宋,纪姓有人逃难到两广一带。明初,山西纪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,被分迁于河北、河南、山东、北京、天津、东北等地。明中叶以后,纪姓有迁居台湾者。如今,纪姓尤以北京、山东、江苏等省市为多。

纪姓历史人物有纪唐夫,唐诗人,宣宗时进士,官至中书舍人。温庭筠被贬为方城尉,文士诗人争赋诗送别,唐纪夫所作压倒众人,其中“凤凰诏下虽霑命,鹦鹉才高却累身”一联,当时传为名句。纪君祥,一作纪天祥。元戏曲作家。著《韩退之》《松阴梦》《驴皮记》《铐劾赃》《赵氏孤儿》等六种。今仅存《赵氏孤儿》及《松阴梦》曲词一折。《太和正音谱》称其词“如雪裹梅花”。纪昀,清代学者、文学家。乾隆十九年进士,官至礼部尚书。纪昀博览群书,工诗及骈文,尤长于考证训诂。任官五十余年,以学问文章名重朝野,学者咸与之往来,托庇门下。纪昀性情坦率,好滑稽,初闻其语,近于诙谐,过而思之,回味悠长。乾隆年间辑修《四库全书》,纪昀任总纂官,主持写定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200卷,为清代目录学巨著。

纪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一百二十二位。


出自姜姓,炎帝之后,封为纪侯,为齐所灭,因以国为氏。(见《元和姓纂》)

纪氏,炎帝之后,侯爵,姜姓,庄四年齐灭之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国为氏》)

▲<汉>纪信,事汉王为将军。<金>纪天锡,泰安人,医学家·<清>纪昀,献县人,文学家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Xiá【综】源出不详。见《贵姓何来·古今姓氏表》(77)。《姓氏词典》引《二十五史人名索引》收载,其注称:“宋有遐至,明有遐旺。”未详其源。

  • 庫穆圖

    读音:Kùmùtú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凡三派,出倭济爱满、那木都鲁、哈特等地(23,63,180,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散处倭济、爱满、那木都鲁等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

  • 克穆楚特

    读音:Kèmùchǔtè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乌噜特(23,63,260)。【变】 清镶黄旗蒙古护军校劳章之妻为克木出忒氏(260),〔克木出忒〕似即克穆楚特之异译。清代蒙古族姓氏。世居乌鲁特地方

  • 读音:shǐ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7,9,15,21)。【望】 建安(17,62,418)。【布】 湖北武汉(91)、台湾嘉义(64,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湖北之武汉,山西之太原

  • 有黃

    读音:Yǒuhuáng【源】 夏时有穷国君羿,其妻窃药,筮于有黄氏,见《归藏易》(60,62)。

  • 淄丘

    读音:zī qiū【源】 淄丘,故城在今安徽宿县东北。其先必食采于淄丘,以邑为氏(7)。【变】 亦作菑丘(7,60)、〔淄邱〕(12)、〔甾丘〕(63)。【人】 淄丘许,春秋时齐勇士(7,21,60)

  • 章圖哩

    读音:Zhāngtúlī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土默特(23,63,260)。【变】 一作〔章图理〕(260)。清代蒙古族姓氏。世居土默特地方,为清蒙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
  • 勒當

    读音:Lèdāng【综】 瑶族姓。世居金平城关镇、一区平安寨,属红头瑶,汉姓为邓,又分勒当遂(酸邓),勒当康(灰邓)、勒当干厄(半载邓)(117)。

  • 台褚

    读音:Tāichǔ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贵姓何来·古今姓氏表》(77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王述民《新编注音千家姓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钟古

    读音:zhōng gǔ钟古,为桀之内史,后因以为氏。(见《风俗通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