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折针。见该条。
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八。指经漏下血夹有白色液体。参见崩漏条。
见《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》。即夹脊穴,见该条。
是将艾炷直接或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的一种方法。临床上可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法。是灸法的主体。施灸时艾炷的大小、多少,当以疾病的性质、病情的轻重和施灸的部位结合考虑。如初病体质强壮,艾炷宜大,壮数宜多。久
见医学摘粹条。
证名。指心经邪热炽盛的病证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病苦闭,大便不利,腹满,四肢重,身热,名曰心实热也。”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四:“夫心实则生热,热则阳气盛,阳气盛则卫气不行,荣气不通,遂令热毒稽留,心神烦乱
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崇安(今福建崇安)人。为人淳朴,医术较高,凡求治者多全活。
病名。见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指生于大腿后面的痈。证治见外痈条。
即臊臭、焦臭、香臭、腥臭、腐臭五种臭味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雷丸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