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七。因皮肤沾染蛇虫秽毒所致。多发于胸胁、脐腹。其形如蛇缠身,皮肤灼痛;轻则腐浅,重则深烂。治宜解毒止痛。祛腐生肌。外涂蜈蚣油,或雄黄末适量,酒调搽之。属于带状疱疹兼有溃破感染的情
见《增订伪药条辨》。为人参之野生者,详人参条。
指妊娠中期或晚期出现胎忽乱动,腹痛等症状。但脉象无分娩症候者。①《女科经络》卷五:“有一月前。忽然腹痛。如欲便生。名曰试胎。非当产也。”②唐桐园《大生要旨》二卷:“受胎六、七个月或八、九个月,胎忽乱动
经外奇穴名。见《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》。位于背正中线,当第八、九胸椎棘突之间。主治疟疾。微向上斜刺0.5~1寸。艾炷灸3~5壮;或艾条灸5~10分钟。
①出《脉经》。指妇女前阴。②气穴穴的别名。见《针灸甲乙经》。详气穴条。
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即海金沙草,详该条。
小儿推拿方法名。出《推拿指南》。详赤风摇头条。
经穴名,代号RN21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《千金要方》作旋机。属任脉。位于胸正中线,平第一胸肋关节,当天突穴下1寸处。一说在天突穴下1.6寸(《针灸大成》)。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及第一肋间神经前皮支,并有
①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图鉴》。为洋蓍草之别名。②见《内蒙古中草药》。为蓍草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证名。指两颧骨部呈现鲜红之色。出《灵枢·五阅五使》。《景岳全书·面病》:“两颧鲜赤,如脂如缕而余地不赤者,此阴虚也。”多因肝肾阴亏,虚阳上孚所致。治宜滋阴降火为主。方用八仙长寿丸、九补阴丸等。亦有心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