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治削

治削

药材的制作加工。出《金匮玉函经》。包括药材的去杂、切削等操作技术。如:①挑拣:除去非药用部分,如桑螵蛸去梗,牡丹皮去心。②颠簸:用柳条或竹制工具,上下左右振动,除去药材中的泥土、灰渣等杂质。③筛:用以区分药物大小和清除杂质,选用不同口径的竹筛、钢筛、马尾筛等。④刷:刷去药物表面的绒毛、尘土,如枇杷叶去毛。⑤刮:用金属或角质的工具,除去药物表面的非药用部分,如玉桂厚朴去粗皮。⑥捣:用石、铁或铜制的臼和杵捣碎或去皮,如白果诃子去皮,生石膏、龙齿捣碎。⑦碾:多用铁制的药碾子把药物碾成粉末。⑧镑:用特制的镑刀将药物削成薄片,如羚羊角***等。⑨切:是最常用的方法,分别用鈒刀和切刀把药物切碎、切片、切丝,切段、切节、切块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十咳

    见《备急千金要方·咳嗽》。指风咳、寒咳、支咳、肝咳、心咳、脾咳、肺咳、肾咳、胆咳、厥阴咳十种咳嗽。详各条。

  • 霉酱色苔舌

    霉,灰黑色。酱,黄赤色。舌生黄赤兼黑苔,似沉香色,属里实热证。可因内蕴湿热、夹有宿食,或瘀血气滞,或湿热夹痰所致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
  • 伤寒论翼

    书名。2卷。清·柯琴撰于1674年。作者对前人编集、校注、整理《伤寒论》持有异议,认为“伤寒、杂病治无二理,咸归六经之节制。六经中各有伤寒,非伤寒中独有六经也”。本此,柯氏于上卷列论伤寒大法、六经、合

  • ①折断或扭转,治疗上喻当机立断以扭转病势的方法。如对热邪深重患者,采用大寒之剂折其化火上炎之势。《素问遗篇·刺法论》:“当折其胜,可散其邪。”②喻疼痛程度。如腰痛如折。③喻屈曲的体位或动作。如取穴时使

  • 裴王庭

    【介绍】:唐代医生。撰有《五色旁通五脏图》1卷,已佚。

  • 气迫

    指主令之气不能应时而至,导致气候反常,成为致病因素。《素问·六节脏象论》:“至而不至,此谓不及,则所胜妄行,而所生受病,所不胜薄之也,命曰气迫。”

  • 苦酒

    出《伤寒论》。为醋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单喉痈

    病名。喉痈的一种。《喉科指掌》卷五:“单喉痈,或左或右,身热背寒,脾肺之症也。有红点者,风火;无红点者,风寒。”

  • 小腹疽

    病名,出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即小腹痈,见该条。

  • 伤寒不可下

    指伤寒禁下之证。①太阳表证禁下。②少阳病禁下。③邪气尚浅,肠未燥实者不可下。④阳明经证禁下。⑤三阳合病,外证未解者不可下。⑥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。⑦寒厥和虚家禁下。⑧血虚致厥不可下。⑨少阴病阳已虚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