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川鄂山茱萸

川鄂山茱萸

药材名称川鄂山茱萸

拼音Chuān è Shān Zhū Yú

来源药材基源:为山茱萸科植物川鄂山茱萸的果实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ornus chinensis Wang er.[Macro-carpium chinense(Wanger.)Hutch.]

采收和储藏:秋季果熟果分批采摘,将鲜果置沸水中煮10-15min,及时捞出浸入冷水,趁热挤出种子,取果肉晒干或烘干即成。

原形态落叶乔木,高4-8m。树皮黑褐色;枝对生,嫩枝紫褐色。叶对生;叶柄长1-1.5cm;叶片纸质,卵状披针形至长椭圆形,长7-10cm,宽3.3-5.8cm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下面被贴伏的白色柔毛,侧脉5-7对,整齐,脉腋具灰色髯毛。伞形花序腋生,先叶开花;下具4枚小型的苞片,宽卵圆形;花黄色;花梗长0.6-1.5cm,与花萼管均密被细毛;花萼4裂,裂片披针形;花瓣4,披针形或卵形;雄蕊4,与花瓣互生,花丝短,紫色,花药近于球形,2室;花盘垫状,肉质;子房下位,花托钟形。核果长圆形,长6-8mm,直径约4mm,成熟时黑褐色。花期4月,果期9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750-2500m的林缘或林中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陕西、甘肃、河南、湖北、广东等地。

性味味酸;涩;性微温

归经归肝;肾经

功能主治补肝益肾;收敛固脱。主肝肾亏虚;头晕目眩;耳聋耳鸣;腰膝酸软;遗精;尿频;体虚多汗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-15g;或入丸、散。

注意素有湿热、郁火及小便不利者禁服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翠鸟

    药材名称翠鸟拼音Cuì Niǎo别名鱼狗来源佛法僧目翠鸟科翠鸟Alcedo atthis (L.),以肉入药。生境分部全国各地。功能主治解毒,通淋。主治痔疾,淋病及鱼骨哽喉等。治淋病:翠鸟肉

  • 小蒜

    药材名称小蒜拼音Xiǎo Suàn别名茆蒜(伏侯《古今注,),卵蒜(崔豹《古今注》),蒜(《别录》),夏蒜(《随息居饮食谱》)。出处《本草经集注》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小蒜的鳞茎。夏、秋采挖,去净

  • 洋蓍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洋蓍草药材名称洋蓍草拼音Yánɡ Shī Cǎo别名锯草(《中国药植图鉴》),蜈蚣蒿、一苗蒿(《陕西中草药》)。出处《中国药植图鉴》来源为菊科植物千叶蓍的全草。6~8月采收。

  • 金钟茵陈

    药材名称金钟茵陈拼音Jīn Zhōnɡ Yīn Chén别名黄花茵陈、吊钟草、灵茵陈、吹风草、五毒草、徐毒草、鬼麻油、刘奇奴、铃茵陈、土茵陈、角茵陈、罐儿茶、山茵陈、金花屏、黑茵陈、铁杆茵陈、山芝麻、

  • 九香虫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九香虫药材名称九香虫拼音Jiǔ Xiānɡ Chónɡ英文名ASPONGOPUS来源本品为蝽科昆虫九香虫Aspongopus chinensis Dallas 的干燥体。11月

  • 海蛤壳

    药材名称海蛤壳拼音Hǎi Há Ké别名海蛤(《本经》),蛤壳(《本草原始》)。出处《饮片新参》来源为帘蛤科动物青蛤等几种海蛤的贝壳。4~10月间捕捉。获得后去肉,洗净晒干。原形态

  • 斑鸠占叶

    药材名称斑鸠占叶拼音Bān Jiū Zhàn Yè别名战骨来源药材基源:为马鞭草科植物狐臭柴和黄毛豆腐柴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rmna puberula Pamp.Premna fulua Cr

  • 白枪杆根

    药材名称白枪杆根拼音Bái Qiānɡ Gǎn Gēn来源药材基源:为木犀科植物白枪杆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Fraxinus malacophylla Hemsl.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采挖,洗净,

  • 菜板

    药材名称菜板拼音Cài Bǎn别名节节花、山泽兰、大青叶来源药材基源:为荨麻科植物多序楼梯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latosterma macintyrei Dunn[E.rupestre a

  • 茨黄连

    药材名称茨黄连拼音Cí Huánɡ Lián别名十大功劳根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土黄连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,土黄柏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,石黄连(《陆川本草》),刺黄连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