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汝兰

汝兰

《中药大辞典》:汝兰

药材名称汝兰

拼音Rǔ Lán

别名金线吊乌龟(《四川中药志》),千金藤、山乌龟。吊金龟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。

出处《四川中药志》

来源防己科植物汝兰。六月采根,切块,晒干。

原形态缠绕性藤本,草质。具大形块根。茎纤细,具棱。单叶互生;卵形、扁圆形或三角状卵圆形,基部圆形,全缘或浅波状,上面深绿,下面灰绿色;叶柄盾状着生,长8~14厘米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;复伞形花序腋生;总花梗长7~9厘米;花小,黄绿色;小花梗不等长;雄花萼片6,两轮;花瓣3,阔扁卵形,肉质;雄蕊6,联合成柱体,顶端呈盘状;雌花的萼片及花瓣通常3或4,与雄花同形;雌蕊1,柱头5裂,盘状,子房上位,1室。核果倒卵形至球形。花期6~7月。

生境分部生于山谷、沟边、路旁、陡坡的树林边沿。分布四川、贵州、广西等地。

性状干燥根,呈块状,最粗者径达30厘米,外表褐黑色,多皱纹及凹沟。质硬。断面白色,多粉质。味苦。

性味苦辛,凉。

①《四川中药志》:"苦,凉,有微毒。"

②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苦辛,平。"

功能主治祛风除湿,清热解毒。治风湿关节痛。中暑,痢疾,痈疖疮毒。

①《四川中药志》:"通经,消饱胀。治风湿痛及风湿麻木。"

②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散血解毒,治痈疖疮毒。"

③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清热,驱风除湿。治中暑,痢疾,风湿。"

④《贵州草药》:"清热解毒。治腮腺炎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2~4钱;炖肉,浸酒或研末。外用:捣敷或磨醋涂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汝兰

药材名称汝兰

拼音Rǔ Lán

英文名root of hemandialeaf Stephania

别名金不换、山乌龟、吊金龟、金线吊乌龟

出处出自《四川中药志》

来源药材基源:为防己科植物汝兰的根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tephania sinica Diels.

采收和储藏:全年可采收,洗净,切片,晒干。

原形态汝兰 多年生稍肉质落叶藤本,全林无毛。块根团块状。茎枝粗壮,常中空,有粗直纹。叶互生;叶柄长达30cm,先端常肥大,盾状着生;叶片三角形或三角状近圆形,长10-15cm,宽度常大于长度或近相等,先端钝,有小突尖,基部近平截或微圆,边缘浅波状或全缘;掌状脉5条,下面微凸,近纸质。花小,单性,雌雄异株;网脉明显,复伞形聚伞花序腋生,总花序梗和伞梗均肉质,苞片和小苞片均无;雄花:萼片6,排成2轮,稍肉质,近倒卵状长圆形,长1-1.3mm,内轮稍阔;花瓣3或4,倒卵形,短而阔,内面有2个大腺体,长约0.8mm;聚药雄蕊长0.7-0.8mm;雌花序亦为复伞形聚伞花序,但伞梗粗短;雌花;萼片1,小;花瓣2,内面腺体有时不甚明显。果梗肉质,核果长约7-8mm,内果皮长约6-7mm,背部有小横肋状雕纹,每行15-18条,胎座迹不穿孔。花期6月,果期8-9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 生于次生林的沟谷边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湖北西部和西南部,四川东部、中部和南部,贵州北部,云南东北部。

性状性状鉴别 块根类球形或不规则块状,直径10-40cm。表面褐色或黑褐色,有不规则的龟裂纹,散生众多小凸点。商品多为横切或纵切片,厚0.5-1cm;新鲜切面淡黄色至黄色,或放置后黄色变深。断面常可见筋脉纹(三生维管束)环状排列呈同心环状,干后略是点状突起。气微,味苦。

显微鉴别根横切面:皮层偶见石细胞散在,椭圆形,壁厚4-8μm。本品薄壁细胞含较多棒晶,长4-14(-28)μm,并有少数短棒晶、砂晶和方晶;淀粉粒单粒圆形,直径5-17(-21)μm,脐点明显;偶有复粒,由2-3分粒组成。

化学成分汝兰块根含四氢掌叶防己碱( tetrahydropalmatine),小檗胺( bebamine),轮环藤宁碱(cycleanine),头花千金藤碱(cepharanthine),汝兰宁碱(tuna-nine)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等生物碱。

鉴别理化鉴别(1)取本品粗粉1g,加乙醇10ml,冷浸过夜,滤过。滤液蒸干,残渣加稀盐酸4ml溶解,滤过。取滤液lml,加改良碘化铋钾试液2滴,产生大量橙色沉淀;另取滤液lml,加***钾试液2滴,产生大量黄白色沉淀。(检查生物碱)(2)取药材新鲜断面置紫外光灯(254nm)下观察,显亮天蓝色荧光。

性味苦;性寒

归经心;肝;大肠经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,散瘀止痛。。主感冒,咽痛,腹泻,痢疾,痛疽肿毒,胃痛,头风痛,风湿痹痛,跌打损伤。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 9-15g;研末,每次 0.6-1g,每日3次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烂敷

注意孕妇禁服。

各家论述1.《四川中药志》:通经,消饱胀。治风湿痛及风湿麻木。

2.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散血解毒,治痈疖疮毒。

3.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清热,驱风除湿。治中暑,痢疾,风湿。

4.《贵州草药》:清热解毒。治腮腺炎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龙齿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龙齿药材名称龙齿拼音Lónɡ Chǐ来源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、犀牛类、三趾马等的牙齿化石。性状呈完整的齿状或破碎成不规则的块状。主要为犬齿及臼齿。犬齿呈圆锥形,先端弯而尖

  • 油柑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油柑根药材名称油柑根拼音Yóu Gān Gēn别名余甘子根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。出处《岭南采药录》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油柑的根或根皮。全年可采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&quo

  • 绳藻

    药材名称绳藻拼音Shénɡ Zǎo别名海麻线、麻绳菜、海嘎子来源药材基源:为绳藻科植物绳藻的藻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horda filum(L.) Lamx [ Fucus filum L.]采收

  • 岩黄连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岩黄连药材名称岩黄连拼音Yán Huánɡ Lián别名岩胡出处《贵州草药》来源为罂粟科植物岩黄连的根。秋后采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。根倒圆锥形,肉质。茎单一

  • 四季海棠

    药材名称四季海棠拼音Sì Jì Hǎi Tánɡ别名蚬肉海棠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秋海棠科植物四季海棠的花和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egonia semperflorens Link et Otto采收

  • 四念癀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四念癀药材名称四念癀拼音Sì Niàn Huánɡ别名龙吐珠、琉璃繁缕来源报春花科四念癀Anagallis arvensis L. var. coer

  • 使君子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使君子药材名称使君子拼音Shǐ Jūn Zǐ英文名FRUCTUS QUISQUALIS别名留球子来源本品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Quisqualis indica L.的干燥成熟果实。秋季果

  • 灯台树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灯台树药材名称灯台树别名鸭脚树、肥猪叶、大树理肺散、买担别[傣语]来源为夹竹桃科鸡骨常山属植物灯台树Alstonia scholaris (L.) R. Brown,以叶或嫩枝入药

  • 鹅掌楸

    药材名称鹅掌楸拼音é Zhǎnɡ Qiū别名马挂木、双飘树来源木兰科木兰属植物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 (Hemsl.) Sarg.,以根、树皮入药。夏秋采树皮;秋采

  • 鳜鱼胆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鳜鱼胆药材名称鳜鱼胆拼音Guì Yú Dǎn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鮨科动物鳜鱼的胆。腊月采取,悬挂于通风无日处,阴干用。性味《纲目》:"苦,寒,无毒。&qu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