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过塘蛇

过塘蛇

《中药大辞典》:过塘蛇

药材名称过塘蛇

拼音Guò Tánɡ Shé

别名水盖菜、崩草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,水瓮菜(《本草求原》),水龙(《柳冈杂记》),过江龙(《天宝本草》),水芥菜(《岭南采药录》),水菜岳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,狗肠草(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),过江藤(《四川中药志》),枇杷菜、鱼鳔草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,假蕹菜(《广西中草药》),水浮藤(《福建中草药》)。

出处《生草药性备要》

来源柳叶菜科植物水龙全草。夏、秋采收,洗净,晒干。

原形态浮水或匍匐状草本,无毛,其浮水茎的每一节上常有圆柱状的白色囊状浮器,具多数丝状根。叶互生,倒卵形至长圆状倒卵形,长1.5~5厘米,宽0.5~2.5厘米,先端圆或钝,基部渐狭;叶柄长0.3~1厘米。花单生于叶腋,具长柄;萼裂片5,披针形,长约7毫米,外面被疏长柔毛;花瓣5,白色,基部淡黄,倒卵形,长约12毫米;雄蕊10;子房下位,5室,柱头头状,5浅裂。蒴果线状圆柱形,长2~3厘米,径约3毫米,无毛或有毛;果柄长2.5~3.5厘米。种子多数,矩形,平滑。花期夏、秋。

生境分部生于水田、水池中或沟渠中。分布我国西南部、南部至东部。产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福建等地。

性状干燥全草,茎甚长,粗3~5毫米,红棕色,有纵直条纹,质较柔韧。节下着生多数毛发状须根,黑色,白色囊状浮器已扁瘪不明显,或脱落。叶皱缩,倒卵形至长圆状卵形。花果多脱落而少见。

化学成分含黄酮甙、酚类、氨基酸、糖类。

性味①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味淡,性寒。"

②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"甘,寒,无毒。"

功能主治清热,利尿,消肿,解毒。治燥热咳嗽,酒疸,淋病,麻疹,丹毒,痈肿疔疮。

①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理酒病,敷背痈,治蛇伤,颠狗咬伤,利小便,捣汁饮。"

②《天宝本草》:"利湿热,行水道,治筋骨疼痛。"

③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"利尿解热。理酒疸,治蛇伤。"

④《陆川本草》:"清热解毒,利水消肿。治天泡疮,血瘙。"

⑤《四川中药志》:"治各种疮毒及淋病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0.3~1两;或捣汁。外用:捣敷或煅灰调敷。

复方①治酒疸:鲜过塘蛇一握。捣烂绞自然汁,和冬蜜等量调服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
②治淋浊:鲜过塘蛇一两,冰糖半两。酌加水煎,饭前服,日两次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
③治水肿:过塘蛇、水茴香水皂角甘草茯苓。水煎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
④治蛇伤、疯狗咬伤:鲜过塘蛇一至二握。洗净捣烂,绞自然汁内服,渣敷伤处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
⑤治感冒发热,燥热咳嗽:过塘蛇五钱至一两,水煎服。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
⑥治痈疮,跌打:鲜过塘蛇捣烂敷。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
⑦治小儿脓疱疮:过塘蛇煎水洗,另用鲜草捣烂敷。

⑧治乳痈:过塘蛇捣烂敷。

⑨治风火牙痛:过塘蛇二两,水煎服。(⑦方以下出《广西中草药》)

⑩治实热口渴便秘:鲜过塘蛇捣汁二至四两,调冬蜜炖温服。

⑾治麻疹透后高热不退:鲜过塘蛇一至二两,捣汁,水炖服。

⑿治带状疱疹:鲜过塘蛇捣汁,调糯米粉,涂患处。(⑩方以下出《福建中草药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过塘蛇

药材名称过塘蛇

拼音Guò Tánɡ Shé

英文名Herb of Creeping Waterprimrose

别名水盖菜、崩草、草里银钗、白玉钗草、玉钗草、水瓮菜、过江龙、水芥菜、水菜岳、狗肠草、过江藤枇杷菜、鱼鳔草、水浮藤、过沟龙、过塘标蚕茧草、水盎菜、假瓮菜

出处出自《生草药性备要》

来源药材基源:为柳叶菜科植物水龙的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udewigia adscendens(L.)Hara[Jussiaea adscendens L.;J.repens L.]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水龙,浮水或匍匐状草本,无毛,其浮水茎的每一节上常有圆柱状的白色囊状浮器,具多数丝状根。叶互生,倒卵形至长圆状倒卵形,长1.5-5cm,宽0.5-2.5cm,先端圆或钝,基部渐狭;叶柄长0.3-1cm。花单生于叶腋,具长柄;萼裂片5,披针形,长约7mm,外面被疏长柔毛;花瓣5,白色,基部淡黄,倒卵形,长约12mm;雄蕊10,子房下位,5室,柱头头状,5浅裂。蒴果线状圆柱形,长2-3cm,径约3mm,无毛或有毛;果柄长2.5-3.5cm。种子多数,矩形,平滑。花期5-8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00-1500m的水田或浅水池塘中。

资源分布:分布在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
性状1.干燥全草,茎甚长,粗3-5mm,红棕色,有纵直条纹,质较柔韧。

2.节下着生多数毛发状须根,黑色,白色囊状浮器已扁瘪不明显,或脱落。

3.叶皱缩,倒卵形至长圆状卵形。

4.花果多脱落而少见。

化学成分含黄酮甙、酚类、氨基酸、糖类。

性味味苦;微甘;性寒

功能主治清热;利尿;解毒。主感冒发热;燥热咳嗽;高热烦渴;淋痛;水肿;咽痛;喉肿;口疮;风火牙痛;疮痈疔肿;烫火伤;跌打伤肿;毒蛇;狂犬咬伤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0-30g;或捣汁。外用:适量,捣敷或烧灰调敷;或煎汤洗。

各家论述1.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理酒病,敷背痈,治蛇伤,颠狗咬伤,利小便,捣汁饮。2.《天宝本草》:利湿热,行水道,治筋骨疼痛。

3.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利尿解热。理酒疸,治蛇伤。

4.《陆川本草》:清热解毒,利水消肿。治天泡疮,血瘙。

5.《四川中药志》:治各种疮毒及淋病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小赤麻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小赤麻根药材名称小赤麻根拼音Xiǎo Chì Má Gēn出处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来源为荨麻种植物小赤麻的根。夏、秋采收。原形态亚灌木,高50~100厘米。茎直立,

  • 大金牛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大金牛草药材名称大金牛草拼音Dà Jīn Niú Cǎo别名紫背金牛、金牛远志、坡白草、金牛草、大金不换来源远志科远志属植物金不换Polygala glomer

  • 女儿茶

    药材名称女儿茶拼音Nǚ ér Chá别名岩果紫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,黄茶根、女儿红(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)。出处《贵州民间药物》来源为鼠李科植物崖枣树的根或枝叶。4~5月采嫩枝叶;秋

  • 红木香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红木香药材名称红木香拼音Hónɡ Mù Xiānɡ别名紫金皮、金谷香、紧骨香、木腊(汪连仕《采药书》),内风消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土木香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,内红

  • 大花柳叶菜

    药材名称大花柳叶菜拼音Dà Huā Liǔ Yè Cài别名胆黄草、紫药参、通经草、对对草来源药材基源:为柳叶菜科植物大花柳叶菜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pilobium wallichianum

  • 黑萼棘豆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黑萼棘豆药材名称黑萼棘豆拼音Hēi è Jí Dòu出处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来源为豆科植物黑萼棘豆的全草。8~9月采收,晒干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10~

  • 香樟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香樟根药材名称香樟根拼音Xiānɡ Zhānɡ Gēn别名香通(《四川中药志》),走马胎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,樟脑树根、土沉香、山沉香(《四川中药志》)。出处《分类草药性》来源为樟科

  • 春花木

    药材名称春花木拼音Chūn Huā Mù出处《陆川本草》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车轮梅的枝叶或根。全年可采。原形态车轮梅,又名:春花、石斑木、雷公树、凿角、铁里木、石桂。直立灌木,近秃净,高1~4米

  • 滴血根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滴血根药材名称滴血根别名小血藤来源菊科滴血根Wedelia urticaefolia (Blume) DC.,以根入药。生境分部广东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。性味甘、温。功能主治温经,通

  • 山葛薯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山葛薯药材名称山葛薯拼音Shān Gě Shǔ别名山萝卜(《南宁市药物志》)。出处《南宁市药物志》来源为豆科植物韩氏蝶豆的块根。4月采。原形态韩氏蝶豆,又名:立蝶豆、山岗荚、白花蝶豆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