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黄接骨丹

黄接骨丹

《中药大辞典》:黄接骨丹

药材名称黄接骨丹

拼音Huánɡ Jiē Gǔ Dān

出处《陕西中草药》

来源为石竹科植物山马菜。秋季采挖。

原形态山马菜,又名:尖叶丝石竹、石栏菜、尖叶霞草。

多年生草本,高30~50厘米。根粗壮,黄褐色。茎多分枝,光滑无毛。单叶对生,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,长2~5厘米,宽1~3毫米,先端钝尖,基部稍狭,全缘;无柄。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;花小,白色或粉红色;萼钟状,5裂,裂片边缘膜质;花瓣5,长圆形,长于萼;雄蕊10;花柱2(3),子房1室,胚珠多数。蒴果卵圆形,花期夏、秋间。

生境分部生长于山地及平原。分布江苏、陕西及华北各地。

化学成分含尖叶丝石竹甙,系棉根皂甙元与葡萄糖醛酸、半乳糖,阿拉伯糖、木糖、岩藻糖、鼠李糖、葡萄糖所成的多糖甙。

性味《陕西中草药》:"味淡,性凉。"

功能主治《陕西中草药》:"活血散瘀,消肿止痛,化腐生肌。治跌打损伤,骨折,外伤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2~3钱。外用:捣敷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黄接骨丹

药材名称黄接骨丹

拼音Huánɡ Jiē Gǔ Dān

别名过路黄、石栏菜、银柴胡

出处出自《陕西中草药志》

来源药材基源:为石竹科植物山马菜的根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rpsophila acutifolia Fisch.

采收和储藏:春、秋两季均可采挖。抖净泥土,晒干。

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30-50cm。根粗壮,圆锥形,黄褐色。茎直立,多分枝,光滑无毛。单叶对生;无柄;叶片线状披针形,长2-5cm,宽1-3cm,先端钝尖,基部稍狭,全缘。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,直径1-3cm;花小,白色或粉红色,具短柄,长1-3mm;萼钟状,5裂,边缘膜质;花瓣5,长圆形,长于萼;雄蕊10;花柱2(3),子房1室,胚珠多数。蒴果卵圆形。花果期夏、秋季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山地及平原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北及陕西。

性味淡;性凉

功能主治散瘀消肿;生肌止痛。主跌打损伤;骨折;外伤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6-9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
各家论述《陕西中草药》:活血散瘀,消肿止痛,化腐生肌。治跌打损伤,骨折,外伤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短瓣花

    药材名称短瓣花别名短瓣石竹、僮仁局、小儿新光、扣仁荡、生烟叶、松筋藤、土牛膝[广西]来源石竹科短瓣花属植物短瓣花Brachystemma calycinum D. Don,以带根全草入药。全年可采,洗

  • 山茴芹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山茴芹药材名称山茴芹拼音Shān Huí Qín别名拉拉柏[藏名]来源伞形科山茴芹Carlesia sinensis Dunn,以根入药。生境分部四川。性味甘、

  • 乌桕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乌桕叶药材名称乌桕叶拼音Wū Jiù Yè别名卷子叶(《分类草药性》),油子叶(《生草药手册》),虹叶(《岭南草药志》)。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大戟种植物乌桕的叶片,

  • 猪肠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猪肠药材名称猪肠拼音Zhū Chánɡ别名猪脏(《百一选方》)。出处《食疗本草》来源为猪科动物猪的大肠。原形态动物形态详"猪肉"条。性味①《千金·

  • 鸭舌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鸭舌草药材名称鸭舌草拼音Yā Shé Cǎo别名水玉簪、肥菜、合菜来源雨久花科雨久花属植物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 (Burm. f.)Presl,

  • 百灵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百灵草药材名称百灵草拼音Bǎi Línɡ Cǎo别名小白药、小对节生、小掰角、长柄牛奶藤来源萝藦科牛奶菜属植物百灵草Marsdenia longipes W. T. Wa

  • 酱瓜

    药材名称酱瓜拼音Jiànɡ Guā来源药材基源:为葫芦科植物菜瓜的果实腌制品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ucumis melo L.var.conomon(Thunb.)Makino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未

  • 白牛膝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牛膝药材名称白牛膝拼音Bái Niú Xī别名小九占牛(《滇南本草》),九股牛膝、长深根(《云南中草药》)。出处《滇南本草》来源为石竹科植物狗筋蔓的根。夏末秋初采

  • 炮姜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炮姜药材名称炮姜拼音Pào Jiānɡ来源本品为干姜的炮制加工品。性状本品呈不规则膨胀的块状,具指状分枝。表面棕黑色或棕褐色。质轻泡,断面边缘处显棕黑色,中心棕黄色,细颗粒性,

  • 美舌藻

    药材名称美舌藻拼音Měi Shé Zǎo别名乌菜、鹧鸪菜、鲁地菜、岩头菜、蛔虫菜来源红叶藻科美舌藻属植物美舌藻Caloglossa leprieurii (Mont.)J. Ag.,以全草入